查看原文
其他

节后第一天,聊聊怎么让孩子脑瓜子更“灵光”吧(内附重要预告,点开看!)

十一姐 帝呱呱星球 2022-06-10


写在前面:


一个快要被过成春节的国庆假期也嗖的一下就过去了,据说大家可以收拾收拾准备过春节了……


但这个长假我们一直没有歇着,好几天晚上十点还拉着大家开会。


(国庆假期的晚上10点多,还拉着各方开会的我们)


终于,这两天我们把各种细节都敲定了,所以今天忍不住想上来先给大家剧透一下:


我们用了大半年时间筛选测评的数学思维课10月12号(下周一),终终终于要来了!


而且,我们最终选出来的思维课,将由帝呱呱星球独家全网首发,我们还为此筹划了一个大福利活动


这半年以来,留言里催数学思维课的声音从来没有断过:



我们虽然也急,但还是按捺住性子,这不是为了吊大家胃口,而是因为从梳理市面上的各种课程,到逐一体验,再到实地考察、跟品牌的教研老师沟通,要最终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启蒙路径,让大家知道什么样的孩子到底适合什么类型的课程,并且在这个类型的课程里选出最好的那一个,时间真的短不了。


好在,历时半年之久,我们可以很自信的说,不管是课程内容、还是价值,我们都争取到了最好的给大家


所以,10月12号敬请期待我们的大动作 😄



前几天有个读者很焦虑的问我:


"十一姐,孩子反应慢、理解力差,同样一道题目,别的孩子讲一遍两遍就懂了,我家孩子讲好多遍还是懵里懵懂,对很多事情的反应也是慢半拍,怎么办?


看很多文章说,这是因为阅读少了,我现在天天给孩子读书,怎么不觉得有提高呢?"


看到她的问题,我其实特别想吐个槽。


最近,阅读好像是被抬高到一种神一般的存在了:语文成绩不好,阅读少了;数学题目看不懂,还是阅读少了……


给大家减个压:我就是一个没有和孩子养成每天亲子共读习惯的教育博主,妞妞的阅读量绝对称不上大,我和她看书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。用了凯叔和喜马拉雅儿童以来,妞妞听《西游记》一个故事听了半年,听《海底小纵队》又听了半年,最近在听《无敌小哪吒》,又是一个《西游记》的周边产品……


可是我觉得妞妞的理解力、反应力都不错。


比如说,她能够在日常对话里,自如而且恰当的运用不少成语,并且能自己尝试去解释。


像听故事听到“踏破铁鞋无觅处”,她会说:


"这可找了好久啊,把铁做的鞋子都磨破了。"


给她讲数学,她也能举一反三,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。



总的来说,妞妞是一个脑子还比较“灵光”的孩子,大脑发育的不错。


我当然认可阅读的重要性,但它一定不是理解力好不好、脑子灵光不灵光的决定性因素,我们不用对此有过大压力,或者无限放大它的作用,那就上了那些想赚钱的阅读产品的当了。


可以这么来打个比方:如果把大脑想象成一棵树,理解力好、反应快,是这棵树获得了充分的营养、茁壮成长的综合结果。而这个营养是多方面的,就像一棵树要成长,阳光、空气、水,缺一不可。


今天,就来说说,让大脑发育好的3个黄金要素



黄金要素一
大脑需要安全的环境


首先有一句话,大家一定要加红加粗一直记着:


大脑的首要任务是生存。


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,大脑是为了学习而存在的。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。大脑的首要任务,是让每个人能够活到明天。学习不是大脑的主业,而是生存的副产品。从进化的角度来说,大脑是因为要生存下去才去学习的。


大家想必有这样的经验:


孩子做不出一道题,你对孩子越凶,孩子好像就变得越笨,你说的简单的一句话,孩子都没法吸收和理解。


为什么?因为这个时候,大脑最关注的,是威胁的来源——妈妈的怒吼。大脑把全部的精力,都放在解决当下最首要的“生存问题”上了,没有剩余资源来对付学习。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,不是继续施压,而是让孩子放松一下。


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。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的学习能力、理解能力变强,就必须为大脑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,这样,大脑才有余力去兼职学习。


这包括从孩子出生开始,就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,让孩子时刻感受到安全与满足;


包括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,不要经常冷不丁一声河东狮吼;


包括父母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,让孩子的大脑也受影响,时刻为“生存”感到担忧;


包括营造放松和谐的家庭环境。父母经常争吵、暴力相向,孩子成绩不好可怪不了他;


包括在孩子解不出题的时候保持冷静,因为吼叫不但没用,还会让孩子的智商迅速变成零……


记住,大脑是否觉得安全,区别就像是把一棵树种在沃土还是沙漠。安全感是大脑茁壮成长最重要的土壤。



黄金要素二
“手巧”才能“心灵”

在进化过程当中,肢体语言和说话所涉及的大脑区域是相似的。


科学家们发现,因为大脑损伤而手脚不能活动的人,语言沟通能力也会加速衰退。他们还发现,小婴儿在手指精细动作能力提高之前,就无法掌握复杂的词汇。


芝加哥大学的心理语言学家大卫·迈克奈尔这么形容过:肢体语言是通向思维过程的窗户。


从妞妞出生开始,我就很注重“脚手架”式的刻意训练她的精细运动和大运动能力。


这是我当时在手机文档上随手做的一些记录。每隔一段时间,我都会做一个复盘,观察妞妞已经掌握的,想一想接下来可以怎么锻炼她进一步的能力。



大家不必机械的对照,诀窍就是像搭脚手架一样,一层层往上累加。


比如妞妞刚出生不久,我就引导她用手拍费雪踢踏琴上的挂件,左手能拍到了,就把她最喜欢的挂件移到右手边;会拍了,再引导捏、拉、按、旋转、插、撕、折……


那个时候在德国,我们出去吃饭,给妞妞一个咖啡杯盖子、一根吸管,她能专心的“穿洞”穿很久。



妞妞2岁多的时候,对用筷子和剪刀特别感兴趣,我也没有阻止她,给她买了小朋友用的圆刃的安全剪。3岁多点的时候,她已经可以把筷子和剪刀用的挺溜的了。


别小看这些对大脑发育的影响,所谓"手巧心灵",是有道理的。所以,不要认为看书、做题,才能让孩子聪明、智商高,多给孩子动手、运动的机会,对大脑的发育同样很重要。


黄金要素三
对话与解码


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著名的“3000万词的差距”——这是美国的一个调查,当孩子到3岁的时候,来自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,比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,听到的词汇要多出3000多万个,就是这些词汇的区别,决定了大脑神经元连接的差异。


所以,始终耐心的与孩子对话,形成一种习惯,不敷衍、不转移,持续的向孩子解释周围的世界,是大脑发育的重要营养。这一点,诞姐曾经在《你一定想不到:父母做好这件不花钱的小事,居然比上万的早教机构还有效》这篇文章里阐述过了,我就不多阐述。


但与孩子对话,或者是陪孩子阅读,也是有技巧的,不是机械的说或者念,而要注重帮孩子“解码”。


理解能力到底是什么?


它是一种解码信息,并且把这些信息迁移到不同场景里去运用的能力。


所以如果孩子光是听到一个词,却不能解码、不能理解,就并不能提高理解能力。


解码的诀窍是什么呢?就是用比喻和联系已知的方法,把孩子听不懂的信息,变成可以听懂的信息。


比如妞妞听故事听到“一涌而入”,问我什么意思。


我就打开水龙头,说:

“你看,一打开水龙头,好多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。一涌而入,就是说像水一样,一下子全进来了。”


听到“左右为难”,我就说:

“打个比方,我们现在走到一个路口了,我们又想往左边走去超市买零食,又想往右边走去游乐园玩,哎呀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,这就叫左右为难。”


然后我会问一问妞妞:

“故事里的人为什么觉得左右为难啊?你有没有过左右为难的时候呢?”


这便是知识的迁移。



长此以往,妞妞就习惯了用这样的思维模式去解码听到的语言,像听到“倾盆大雨”,妞妞会说:


"妈妈,这雨可太大了,像一盆水哗啦倒下来,要浇个透心凉。"


我想尽管没有上阅读课,没有学答题的方法,将来她的阅读理解、作文能力应该不会差。就像数学重要的不是背公式,而是"数感",这也是"语感"吧。


3000万词也好,阅读也好,数量本身并不是重点。重点在于帮助孩子理解周围的世界,学习解码接收到的信息。


教育说难很难,说容易也很容易。归根结底,孩子和我们每一个成人一样,寻求的就是爱与安全,以及对自己、对世界的理解。


*更多相关文章,可以点击下方专辑阅读哦~





长按上图中的二维码添加诞姐和十一姐的私人微信。来和我们聊一聊吧~

      转载开白请加微信:xywull商务合作请加微信:tanxian1117

      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